溶血性贫血的定义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所致细胞寿命缩短,而骨髓造血代偿性增强,但不足于完全补充红细胞消耗所致的一种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及分类
红细胞内在性缺陷。包括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磷酸果糖激酶缺乏,2,3-2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缺乏,丙酮酸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乏。血红蛋白病包括地中海贫血,变性血红蛋白血症等等。
红细胞外异常性溶血性贫血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引起的溶血,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脾功能亢进,先天性造血障碍性贫血等等。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于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胆石症,间发危象等等。
危象常常是有一些诱发疾病加重的因素,如感染等,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加速红细胞破坏和抑制造血代偿。因溶血而血红蛋白急剧下降,临床黄疸明显加重,出现血红蛋白尿,高热甚至少尿,无尿,血压下降,成为溶血危象。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目前溶血性贫血,尚无特效的治疗,部分患者有一段时间全无症状,这段时间不需要治疗,但应避免过劳以及防治感染,尽服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减少血红蛋白尿的发生。
在急性溶血发作时,用泼尼松,每公斤体重每天2mg,可减轻溶血,至少需服药两周以上,疗效出现后,可给小剂量维持维生素e,有稳定红细胞膜和防止溶血作用,可肌肉注射或口服。疗程大约3到4周。
贫血明显时可输血,但不宜输全血,这是因为全血中的白细胞能激活补体促进溶血。
雄激素有刺激红细胞生成作用。可给予每公斤体重每天1到2毫克,产生疗效后改成小剂量维持,同时要注意如有缺铁可补充铁剂。补铁时以小剂量为宜以防止铁剂刺激骨髓,产生对补体敏感的红细胞而致溶血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