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测量肱动脉(上臂)血压低于90/60mmHg就属于低血压。当血压过低时会怎么样呢?
根据低血压出现的快慢情况可分为慢性低血压和急性低血压。
长期慢性低血压是比较多见的,特别是女性。以下几种情况是比较多见:
1.体质性低血压 多见于瘦弱者,有一定遗传倾向,大多数人无自觉不适感,仅血压测量值偏低。部分患者有精神倦怠、乏力、健忘、头晕、头疼、胸闷、心悸等症状,症状一般较轻微,在夏季或处于高温环境时,比如洗澡时,症状可更明显。
2.体位性低血压 从卧位或者蹲位转变为直立位时或者长时间站立时出现低血压(小于90/60mmHg),或者收缩压降低超过30mmHg,舒张压降低超过20mmHg就属于体位性低血压。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多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患者在体位突然改变时可能出现头晕、眼黑、眼花、乏力、心慌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发生晕厥,也可能在行走、活动、站立排尿时发生。除这类脑缺血症状外,还可能伴有皮肤干燥、少汗或无汗、夜尿增多、阳痿、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液可能因其他系统疾病引起,如慢性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如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重度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内分泌疾病(如Addison病,慢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干及其周围炎症、缺血、肿瘤导致血管运动中枢受累,多发性神经炎等)。有些药物也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比如硝酸甘油,胍乙啶、特拉唑嗪等。
3.餐后低血压 可能与就餐后消化系统活动加强,血液需求增加,身体自身调节能力下降有关系,也可引起明显的头晕症状。
由于各种原因(比如严重呕吐、腹泻、感染、过敏、中毒、心衰等)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称为急性低血压。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神志不清、烦躁、嗜睡、昏迷等反应,也可能出现皮肤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弱、少尿或无尿,也称为休克状态,需要立即就医。
总结:慢性低血压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可以通过积极的活动锻炼调整,不需要应用药物干预。如出现明显的脑缺血反应或短期内新出现的低血压就需要进行系统检查了解有无疾病存在,及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