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国丙肝患者日渐增多,丙型肝炎感染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传染病。丙肝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朝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方向进展。所以,对丙肝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
今年8月1号开始,我国实行最新的丙型肝炎诊断标准。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丙型肝炎需要做哪些检查并且是如何诊断的。
首先因为慢性丙型肝炎属于传染性疾病,所以流行病学史就尤其重要,丙型肝炎患者多接受过血液或血液制品或者他人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者器官移植,还有些患者是因为有血液透析或者不洁注射或者其他有创操作感染丙肝的。另外,在有有偿供血史的人群中,丙肝的患病率尤其高,还有一些病人是因为职业暴露或者母婴传播而感染上丙肝的。
感染了丙肝之后,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也有小部分人群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有的病人也会出现肝区不适。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会有肝病面容、黄疸蜘蛛痣,肝掌和轻度的肝脾肿大。肝硬化的病人会出现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呢?一般来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生化学的检查的异常,例如转氨酶的升高胆红素的增高。但是诊断丙型肝炎最主要的是做病原学的检查,一个是抗-HCV的检查,这主要是筛查个体的丙肝感染情况,另外一个是HCV RNA检测,丙肝的窗口期检测不到丙肝抗体,这个时候就应该检测丙肝病毒核酸来进行高危人群的筛查。
另外还需要做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相关的辅助检查包括腹部彩超,腹部ct,腹部核磁,包括肝硬度的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就是通过肝穿刺或者其他方法取得患者肝脏的局部标本,通过相关的检测方法观察肝脏的炎症活跃程度和纤维化的程度。
做完这些检查,我们就可以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来诊断慢性丙型肝炎。如果检查结果提示抗-HCV阳性,当有丙肝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生化学检测异常其中的任何一项,就可以临床诊断慢性丙型肝炎,如果检查结果提示HCVRNA阳性,患者又有六个月前的丙肝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或者影像学检查,或者组织病理学检查支持慢性丙肝的诊断,就能确诊慢性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