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口水臭是指打喷嚏后从口腔或其他粘有口水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所散发的臭气。现代医学认为打喷嚏口水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口腔内厌氧菌生长,从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而引起的。根据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口秽”“浊气”等范畴。世界各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人患有打喷嚏口水臭的问题,患病率为14%~83%。打喷嚏口水臭患者在焦虑、抑郁、社交回避和苦恼方面的心理状况明显较非口水臭人群差,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洁舌、洁牙等物理治疗,虽然短期内可改善打喷嚏口水臭状况,但长期疗效不尽如人意;药物治疗方面,多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虽会抑制一部分菌群的生长,但另一部分菌群大量繁殖,菌群失调,以致人体患病。
口水气味的来源主要是口腔细菌分解氨基酸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包括多种化合物,如吲哚、粪臭素、二元胺类(尸胺、腐胺)以及挥发性硫化物(VSCs)。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VSCs,VSCs包括硫化氢、甲硫醇、二甲基硫醇、二甲基二硫醇等。与口腔臭味有关的是前三种,因为它们都含有能发挥活性作用的巯基(-SH),其在低浓度就能发出强烈臭味。而二甲基二硫醇由于没有巯基,与打喷嚏口水臭的产生基本无关。VSCs作为口水臭味的主要成分,由牙周袋内的或舌苔内的G-厌氧菌产生。
中医学对打喷嚏口水臭记述颇早,又名出气臭、口气臭、口气秽恶、息臭等,认为打喷嚏口水臭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其中关键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诸病源候论·口臭候》认为打喷嚏口水臭是由于五脏六腑气机不调,气壅胸膈,郁而化热,上冲于口,导致打喷嚏口水臭。《景岳全书》认为打喷嚏口水臭多由胃火或心脾虚火所致,提出清胃热、补心脾的治法。脾胃位居中土,是人体气机的枢纽,脾升胃降,使得气机上下协调平衡,若脾胃不和,脾不升,胃不降,中焦气机不调,浊气上泛脾窍,以致打喷嚏口水臭。